我们与海的距离将是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海洋与城市的关系并非物理上的边际
而应该是融合共生
海洋
为人类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舞台……
2019年对于深圳来说肯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海洋第一展”海博会落地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年,人们的目光多次聚焦于南中国最具活力的湾区,这片神奇的海岸。新的定位会为深圳带来怎样的历史机遇?“海洋”会在深圳与整个大湾区发展腾飞中扮演怎样无可替代的作用?真正的“海洋+城市”到底又会给我们翻开怎样的新画卷?
作为深圳诞生的亚洲最大规模帆船赛——第十三届中国杯于11月6日至10日在深圳大亚湾再度起航。新的定位、新的举措,对于迎来十三岁生日的中国杯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杯帆船赛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晓昱表示,中国杯绝不只是一场赛事,它应该是“帆船+文化”的载体;是真正的滨海生活方式;是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中国杯帆船赛完全可以发挥在国际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为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共融发展贡献自己不可替代的力量。
第三个赛事主题,见证海洋时代来临
32个国家和地区共1100余运动员将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杯帆船赛,这是一个有6个级别、9个组别的国际顶级帆船盛会。
今年,中国杯推出了全新的赛事主题:“拥抱蓝水 零碳航行(keep sailing)”。晓昱介绍:“新的主题是要以中国杯帆船赛为平台,让更多人拥抱大海、拥抱蓝色文明,通过帆船让人与自然共通、人与人共通、文明与文明共通;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举办帆船赛事,让人们更了解海洋、了解自然,呼唤更多人加入环保公益行动。”
13年,从“追心中的海,逐世界的梦”,到“全家一起来航海”,再到“拥抱蓝水 零碳航行”。主题的改变,体现了中国杯赛事理念和重心的转变:2007年至2015年,国内帆船运动处于探索阶段,中国杯希望通过搭建连接平台,让帆船运动与中国不再遥远;2016年至2018年,帆船不再是小众群体运动,水上运动日益公众化,越来越多家庭走向海洋。中国杯以孩子为重心,以家庭为载体,引领更多人加入航海运动,传承蓝色海洋生活理念。
晓昱表示:“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新方向。深圳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全力推进‘体育+文旅’的滨海生活方式。中国杯作为深圳海洋文化名片,将文化软实力注入城市基因,贯彻海洋环保理念,让市民和大海共生共荣。”
滨海生活方式,推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杯帆船赛是一项国际顶级大帆船赛事。13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国杯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效应延伸又能到达多远?
晓昱表示:“帆船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与国际主流生活、国际航海文化一脉相承的。我们把‘扬帆出海、拥抱蓝水’的理念根植到了很多普通人的心里,现在不光是海边有帆船,在内陆湖上也有帆船赛。更重要的,是千千万万家庭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蓝海。”
“其实大帆船不仅仅是一项赛事,也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能推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是它与其他运动之间最大的区别。中国杯帆船赛是一个高质量产品的展示平台,它还给船艇制造、维修、帆船培训以及旅游、地产、酒店等产业带来积极推动作用,打造成一个集结艺术、文化、科技和经济为一体的多元化融合,它是帆船+旅游、帆船+文化、帆船+地产,更是帆船+城市,能带动消费、就业甚至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的转型一起运转起来。13年来,中国杯的举办已经明显带动起深圳及周边的整个产业群发展。”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包含海洋精神、海洋文化、海上运动、海洋教育等对城市的塑造。晓昱以世界各地滨海城市为例:“百慕大举办美洲杯帆船赛投入6410万美元,带来了3.364亿美元回报。英国小镇考斯平时旅游业能带来150万英镑收益,但仅仅是考斯帆船周的7天就可以创造310万英镑的收益。奥克兰号称千帆之都,他们承办了沃尔沃帆船赛和美洲杯帆船赛,到2040年海滨区域将为奥克兰贡献42.9亿美元收益,同时拉动两万个新的工作岗位。由此可见,赛事能带动整个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城市影响力。”
“如果深圳能建成亚太以至全球著名的帆船运动中心,将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带来巨大推动;而中国杯帆船赛对滨海生活方式的引领,将有效地推动深圳向智慧城市、创意城市的目标迈进。”
成为大湾区交流互动、融合共生的重要载体
随着深圳被确定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对于中国杯帆船赛来说,地处大湾区的最中心地带,如何借助大帆船运动和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大湾区体育、文化、人文的交流互动,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共生的重要载体?
晓昱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政府的规划、布局、引导非常重要,民间层面的推动也不可或缺,中国杯帆船赛是推动大湾区海洋资源整合、航海文化互通、生活方式融合的天然平台,大湾区帆船界之间的民间自发频繁交流是中国杯每年比赛不可或缺的内涵。今年,我们成功推出了澳门杯帆船赛,继续主办粤港澳湾区青年帆船联赛,都意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活方式的一体化。”
“中国杯帆船赛成功打造了国内最优质的大帆船赛事IP,却又不仅仅停留于赛事,一直在寻求符合实际、有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从传统帆船赛事只有体育竞技内容的单一核心模式,逐渐延伸到包括赛事举办、青少年培训、大帆船培训与体验的多元化运作模式。中国杯帆船赛依托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一定会成为粤港澳航海产业以及建设全球海洋城市道路上的珍贵财富。”
晓昱表示:“建设大湾区海洋城市不光要有优美的海岸线以及各项硬件设施,更要有它的灵魂,要有独特的DNA价值。在打造海洋名片的进程中,中国杯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让更多人心怀蓝色梦想、享受健康人生
“让更多人潜移默化地得到航海文化熏陶,形成并践行亲海生活方式”是中国杯创办13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年,中国杯打造“环保赛事”,举行海洋环保系列活动,在赛场与观众、选手进行垃圾分类互通,通过大数据分析,环保课堂等方式,呼吁更多人加入环保,努力成为“零废弃”赛事的先锋。
晓昱介绍道:“全球年均产生垃圾13亿吨,其中塑料垃圾7800万吨,只有14%被回收,每年至少13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约有1500万只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而这些塑料垃圾转化为颗粒却需要450年。海洋环保刻不容缓。”
目前,深圳海域正受到玻璃瓶、塑料袋、饮料罐、废弃渔网等海洋垃圾影响,威胁航行安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影响,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晓昱以今年中国杯赛事村为例说道:“帆船作为一项依托风力而行的运动,环保从其诞生之日起便刻画在其DNA之上。作为一项蓝色运动,我们希望大家能享受海洋魅力的同时,呵护海洋。因此,从今年赛前我们就进行了大量的环保推广与赛事可回收规划,我们联合海洋公益机构,在海底收集散落的废旧渔网及海洋垃圾,上岸后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增进大众对海洋环保的意识;联合艺术家,打造赛事村可回收主形象墙,呼吁公众共同完成一件可回收艺术品;我们与环保机构盈创合作,构筑全套回收再造系统。”
今年,中国杯赛场设立智能回收机,赛场垃圾全程可追溯,科学统计赛场产生多少垃圾、垃圾去了哪里都将有大数据记录并进行分析,生成节能减碳数据报表,共享可持续绿色成果。其中,可回收垃圾赛后将制作成“来自海洋的礼物”再生环保艺术包,参与公益项目认购。中国杯还将开设科普小课堂和环保分享课堂,以寓教于乐的互动方式普及垃圾分类,市民可以通过赛场垃圾大数据了解、分享自己为环保做出的贡献。
晓昱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零废弃’赛事,让更多孩子、更多家庭真正心怀蓝色梦想、享受健康人生。”